首页 资讯 正文

洛阳:千年釉色绽新光 生态长卷绘新章

体育正文 294 0

洛阳:千年釉色绽新光 生态长卷绘新章

洛阳:千年釉色绽新光 生态长卷绘新章

大象新闻记者 沈伟(shěnwěi) 张超飞 通讯员 李现森 王思芮

夏日(xiàrì)的洛阳,烈日当空,黄河奔涌。

6月14日,驻洛12位全国人大代表深入洛阳市孟津区、洛龙区,围绕“洛阳三彩”保护与发展、“天下黄河洛阳美(měi)”和“洛阳味道”等主题(zhǔtí)展开专题调研,以法治力量守护文化根脉(gēnmài),以生态智慧绘就(jiù)发展新篇。

“为三彩(sāncǎi)立法,是保护更是(gèngshì)创新。”在中国三彩艺术馆的(de)展厅里,三彩艺平面壁画色彩丰富、光泽亮丽,远超古代彩绘陶器的艺术表现力,让代表们赞不绝口。

“这些三彩艺平面壁画是在中国传统工艺的基础上(shàng),通过创新的技术手段创造出来的。它涵盖了从汉代到(dào)清代各个时期的三彩艺术风格,并且在形式与(yǔ)内容上都有所突破。”全国人大代表郭爱和说。

三彩艺术馆,艺术的殿堂。漫步其中,一画一景,每一块壁画都(dōu)是一个“凤凰浴火”故事,仿佛让人穿越了(le)千年时光。

在展区(zhǎnqū)一隅展台上,种类多样的生活用瓷(yòngcí)吸引了大家眼球。有10cm直径的小瓷盘,既可立在桌上观赏,也能做杯垫;还有摆盘、笔筒、餐具(cānjù)等,满足着不同消费者的需求。郭爱和说,推动三彩与研学旅游、文创产品深度融合,让(ràng)“洛阳故事”飞入寻常百姓家。

“支持三彩企业研发日用陶瓷、数字藏品等创新产品,打造(dǎzào)‘文化+旅游+科技’新业态(yètài)。”全(quán)国人大代表、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雷雪芹表示,国内首部聚焦三彩文化保护的《洛阳市洛阳三彩保护与(yǔ)发展条例(tiáolì)》将于2025年10月施行。条例明确“保护与开发并重”,从工艺创新、知识产权保护到人才培养,构建全链条法治保障。

在孟津区朝阳镇南石山村,青砖小巷间,屋脊上的三彩骏马昂首嘶鸣,门楼前的三彩狮子威严伫立,仿佛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(suìdào)。这里是(shì)“中国(zhōngguó)唐三彩文化第一村”,80余家三彩企业(qǐyè)年产1500余种产品,从传统俑马到现代壁画,从工艺摆件到生活(shēnghuó)瓷艺,处处彰显着“洛阳三彩”的匠心传承。

“三彩(sāncǎi)技艺始于汉、盛于唐,是洛阳的文化基因。”高家三彩传承人高哲(réngāozhé)指着(zhǐzhe)的一匹仿古的三彩马介绍,这种大型三彩需经素烧和釉烧双重工序,釉色需精准(jīngzhǔn)控制流动性以避免高温变形,技术难度极高。三彩马不仅是工艺的巅峰呈现,更承载着洛阳千年文脉的基因密码。

“传统文化(wénhuà)必须通过不断创新和适应时代需求才能焕发生机,三彩艺术同样如此”“做大做强三彩贸易,还应将(jiāng)洛阳故事、古都文化等理念融入设计当中,使产品兼具美学价值与文艺气息……”驻足于唐三彩博物馆,凝视着7000余件(yújiàn)三彩艺术品,代表们(men)讨论热烈。

“天下黄河洛阳美”,美在山水(shānshuǐ)与文化(wénhuà)交融,历史遗迹(yíjì)与山水相依。离开“三彩”故里,代表们驱车沿“古都一号”黄河生态廊道前行。水天一色的“镜面”,微风吹过,泛起(fànqǐ)涟漪,让人心旷神怡(xīnkuàngshényí)。堡子湿地内,波光摇曳,白鹭翩跹,323种鸟类在此栖息。每年冬天,有15万只越冬候鸟在此织就“落霞与孤鹜齐飞”的生态长卷。

“眼下气温高,棚里有坏果,得及时清理。”孟津区朱寨村的十里香草莓基地大棚内,全国人大代表、孟津区京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吕妙霞给(gěi)大家介绍(jièshào)大棚管理的经验(jīngyàn)。

作为一名(yīmíng)全国人大代表,吕妙霞始终关心着农村的(de)乡亲们。此前在走访中,她发现目前仍有不少农民(nóngmín)因为(yīnwèi)缺乏(quēfá)技术、不懂管理,错过了很多好的农业项目和产业。她建议建立乡村振兴科技人才(kējìréncái)工作站,壮大科技人才队伍,助力乡村振兴。同时,建议对实践经验丰富的“田秀才”“土专家”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,让他们安心、放心、舒心地扎根农村,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。

“作为一名基层的人大代表,唯有高水平履职尽责,才能不负(bùfù)重托。我将继续为农民(nóngmín)奔走、为农民说话,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(jiànyánxiàncè)。”吕妙霞说。

听了孟津区围绕“天下黄河洛阳美”主题活动,推进沿黄道路、驿站、景观节点建设,串联起小浪底、龙马负图(fùtú)寺等60余处(yúchù)文旅资源,打造“生态+文化+旅游”融合发展示范带的情况介绍后,全国人大代表褚晓飞动情表示:“生态廊道要(yào)‘连线成片’,让群众端稳‘生态碗’,让生态价值(jiàzhí)(jiàzhí)转化为经济价值。”

站在(zài)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(shuǐlìshūniǔ)工程坝堤上,映入眼帘的(de)是水库的广阔与水流的汹涌,交相辉映,波光粼粼,美不胜收。展览馆内详尽的建设历程通过技术展示,再一次让代表们了解到工程背后(bèihòu)战天斗地的豪迈故事。

“这简直是一项奇迹工程,凝聚了无数(wúshù)建设者的(de)心血和智慧,展现了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强大实力。”全国人大代表邢京龙感叹(gǎntàn)地说,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就像一个多功能的守护者,全方位保障着黄河流域的安全和发展(fāzhǎn),对经济社会的贡献不可估量。

一块泥巴经匠人指尖流转,化作雍容华贵的牡丹瓷瓶(cípíng)。在(zài)李学武牡丹瓷产业基地,代表们对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,赞叹不异。“三彩(sāncǎi)不能‘困(kùn)’在博物馆里,要走进百姓生活。”全国人大代表李学武的话,引起了大家共鸣。

如何(rúhé)优化产业发展的格局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。“要在大力研发新的文旅文创产品的同时,兼顾(jiāngù)传承和创新,‘两条腿走路’。”全国人大代表(réndàdàibiǎo)樊会涛说。

从扶持政策落实到产业发展现状,从文创艺术品研发到主题文旅业态发展情况,代表们围绕“保护与(yǔ)创新”“生态(shēngtài)与民生”等热烈交流研讨(yántǎo)。

“传承和(hé)保护要注重与群众利益协调,让成果惠及民生。”全国人大代表李学武表示,要推动(tuīdòng)产业“走精品化(jīngpǐnhuà)、品牌化道路”。他建议,建立校企合作机制,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三彩事业。

“让三彩走出洛阳,让黄河造福人民。”正如(zhèngrú)代表们所言,法治(fǎzhì)护航下的“洛阳三彩”将(jiāng)如牡丹般绽放,生态治理中的黄河湿地将如画卷般延展。

洛阳:千年釉色绽新光 生态长卷绘新章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